为什么在美国谋生这么难?
(郑朴捷律师专栏--原载2007年11月25日《侨报周末》)

生活在华人区里,经常听到谋生太难的抱怨。按理说,据英国出版的《经济学家》报道,2000年以来,全球的经济以人平均3.2%的速度增长,这样下去 2000年代可能超越1950和1960年代成为近代史上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年代。(1950和1960年代因二战胜利全球经济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谋生还那么难呢?要解释这个状况,还要从一个多世纪以前讲起。 18世纪英国经济迅速增长,很多闻所未闻的现象亟待解释。 Adam Smith用“无形的手”(也就是市场)解释了这些现象。但是到了1930年代,“无形的手”未能解决全球的大萧条。当时,John Maynard Keynes以其优美的数学模式建议政府赤字消费是解决经济萧条(stagnation)的办法。

二战期间,在剑桥大学和 Keynes一起防空值班的有一位叫Friedrich Hayek的市场派经济学家。二战以后Keynes的理论被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广泛采纳,一段时间内,Hayek几乎连工作都找不到。后来 Hayek曾说,1970年代,全世界好像就他一个人相信市场的力量。这里很有意思的一个插曲是二战胜利后,Winston Churchill鼓吹Hayek自由市场,把政府管制比喻为“盖世太保”。而他的竞争对手Clement Attlee说Churchill迷信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的一套(August和von使得Hayek听起来象欧洲大陆的贵族)。英国人不能理解领导他们打败希特勒的英国政府怎么可能是盖世太保。结果在选举中Attlee把Churchill杀得片甲不回。日后Attlee代表英国参加国际会议,很多人都问:这是谁? Churchill呢?

但是,慢慢地,市场学派又逐渐占了上风,特别是当英国的Margaret Thatcher和美国的Ronald Reagan开始当政以后。在一次谈话中,Hayek说,在他的老年,年轻人又开始相信市场的力量,这对他来说是很值得欣慰的。在这个转折中,很富有戏剧性的一出是苏联KGB上校Oleg Gordievsky在1985年叛逃英国,说服Thatcher政府,苏联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堪一击。这之后,Thatcher和 Reagan就联手攻击苏联。从Thatcher访问波兰的团结工会,到Reagan在柏林“拆掉这堵墙”的演说和美国军力在他任内的大幅增强,都给苏联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最终导致其在1991年寿终正寝。

在这之后,全世界的经济,除了古巴、北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以外,全盘转向市场化。中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有效地把握了这个时机,“中国制造”的产品充斥全世界。这个现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性的大分工。在这个分工之下,美国分到的是高科技、高智能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密集型企业,制造业市场的很大一部分被中国占去了。对于移民来说,除了语言交流等困难外,这种新形势带来两方面的压力。第一,刚刚从中国来的移民,对于最新的科技,恐怕了解不深。除非在美国上学,移民和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比,立刻就要面对科技赤字。第二,新移民对于美国公司的运作方式,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方式,缺乏了解。使得很多专家在美国公司里很难出头。

在dot com时代,我在公司里当开发部主管,花很多时间和别的公司的开发部主管交流,看能不能取长补短,省钱省时间。虽然公司里面到处都是华人,在主管开会的时候,就很难见到第二个华人。这可能就是华人在美国谋生难的一个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