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股票暴涨中的利与弊
(郑朴捷律师专栏--原载2007年10月28日《侨报周末》)

现在大概不投资的人也知道在大陆炒股很赚钱。上海综合指数从今年初到10月15日,已经上升了3倍之多,第一次超过6,000点。股票上涨,好处很多。首先,股民会因此赚钱。第二,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上市股票,总值3.7万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中国一年的经济总产值。这个比例和美国差不多。从这一点来说,上海综合指数达到6,000点并不算很高。第三,照现在的状况,中国市场总交易额今年将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而且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的总额也将达到世界第一。这个数字在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这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私人投资(而不是由政府)推动的。

但是,股票平稳上涨和大加速度的疯长,有本质的不同。对于了解股票市场的人来说,迅速增长的价格的上升速度(不是价格本身),是一个危险信号。股票市场一般都是受恐惧和贪婪双重心理因素控制的。价格上升速度迅速提高,说明整个市场缺乏恐惧心理,而受贪婪主导。也就是说投资者不太注意公司作业(即所谓fundamentals),开始盲目投资。这就像乱买东西一样,会买到很多不值钱,不适用的东西。公司也会因为钱来得太容易,手里的钱太多,在花钱时,不太注意是否有效。结果,亏损就不可避免。

股票的大幅下降,是由大量抛售造成的。一旦抛售开始,恐惧心理会立刻战胜贪婪心理。结果正好和狂涨相反,用一句美国的俚语,投资者会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也就是说,在狂涨和狂跌期间,股票市场会失去调节投资这个功能。股票市场突然、非理性的举动,会立刻导致其他效应。例如,一个公司会因为股票市场缩水而现金吃紧,因而还不出银行的贷款。银行一出问题,国家就不能不管。十几年前美国S&L(专门从事房地产贷款的金融企业)出了问题,美国纳税人就曾经付出过870亿美元。这870亿减缓了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而使第一任Bush输掉了总统竞选。

在另一方面,股票下跌导致投资人手里的金钱缩水,进而影响到一个社会的购买力。购买力下降,就会影响到工厂的订单,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中国大陆的经济在以往的30年内,一直是超高速增长。中国社会可以说是遍地机会,遍地黄金。如果股票市场崩溃,导致中国总产值下降到4-5%(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是一个好消息),中国的这一代人,就会觉得这是经济大萧条。美国在1930年代,日本和台湾在1980年代都有过这种教训,股票市场在崩溃的十年内无法恢复。

投资者推动的经济增长自然有好的一面,但是就目前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说,也有相当危险的一面,因为由投资者推动的经济增长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从投资者,到大企业,到央行,都没有处理股票价格大跌的经验。比较起来,美国以往很多的经验、教训都已经融入法律和各种机构的运行中(如SEC、央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在大陆投资要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