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虽不是黄金遍地,却机会遍地

即便在这种近乎险恶的环境里,一大批胜利者还是涌现了出来。我们律师事务所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了解成功的企业家。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华人新移民在美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大趋势。对这些人来说,美国梦(自由、民主、富庶)不是梦,而是现实。只要你驱车到华人高档社区(如 Arcadia,San Marino等)转上一圈,就可以领略华人的财力。这几年,华人在Arcadia南区建豪宅,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当地的面貌。看到栉比鳞次的百万豪宅,商业土地开发商们红了眼,花大价钱游说Arcadia的居民,结果获得批准在Santa Anita跑马场边上建一个高级商店区。

比较华人社区里的公司和主流公司,华人社区里公司比较小而且灵活。老板们的工作热情高。例如,在我们律师事务所所在的办公楼里,每当夜深人静,办公楼的停车场里,还是停着很多大款式的奔驰、宝马。在雇员早已回家以后,老板们还在挑灯夜战,与美国主流公司,一争上下。

华人社区里面的英雄故事比比皆是。还用上面举的餐馆的例子,到了星期六,有的餐馆外等座的人站了一片,隔壁的餐馆冷冷清清,里面没几个人。我个人觉得,胜利者固然可喜可贺,失败者亦显英雄本色。况且很多人还在学习过程之中,早晚有一天,他们中的多数会摸出门道,走向胜利的。这里,我特别佩服的是那些用自己的血汗钱,在华人区开餐馆的人。当年我在纽约打工,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在纽约混出来,你就可以在美国任何地方混出来。套用那句话,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在华人社区里干企业混出来,他的确可以在美国任何地方混出来。

纵观华人社区里的企业家,虽然很多人受过良好教育,但是良好教育似乎既不是企业家成功的必然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很多低学历的人最后还是冲杀出来了,而很多高学历的人,譬如说,几年前自杀的,和我在清华同系但比我高一班的双料博士蒋国兵,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在美国成功,靠的主要还是闯劲和勤奋。

以前华人的确在美国受歧视,目前至少在华人社区,华人已经占主导地位,歧视不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多华人在政坛已渐露头角,创造了不错的政治环境。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以前做过加州议会拨款委员会主席,现任加州Board of Equalization的主任的赵美心,都是成功的例子。

华人社区里的公司,有很多问题。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公司形式单一,互动不够,而且欠缺融资活动。其实,很多华人现在手里都有一笔钱,华人社区里近几年的商业形势说明投资华人社区是大有前途的,但是这个事情一定要公司先走第一步。虽然投资华人社区的风险可能会比投资主流大一些,但是只要仔细选择公司,和回报相比,优越性还是很大的。

再举一个例子,华人公司里面,通常不能支付主流大公司那样的高工资,但是这并不是华人公司的特性,很多美国人开的小公司也开不出高工资。他们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是通过认股权等形式,让优秀的员工通过公司的业绩建立自己的产权,这样对于员工来说,为别人打工和自己开公司就没什么区别了。对于老板来说,员工们会主动自觉地开掘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公司同甘苦共命运,大干几年,因为公司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这样做还会带来很多别的好处,如员工的稳定性等。把话说的白了,如果公司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那夜半三更,停车场里的就不仅仅是老板的车,而是什么样的车都有了。

在未来的20年里,除了华人社区的自身建设,美中贸易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中国在2008年采取的一些政策对两国贸易带来了一些不定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国未来的商业互动一定会从简单的货物进出口,发展到技术合作、共同开发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在华人社区里面的企业家来说,意味着无限的商机。

要想在美国把企业搞大,就要明白美国的法律。《三国》里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书试图通过向企业家介绍美国法律,向企业家吹吹这个东风,也算是我为这场震撼人心的创业大会战作的一点贡献吧。